欢迎访问新媒体法治网!
当前位置:首页 > 媒体报道 > 正文

《经济日报》:废矿坑焕新颜_媒眼看环保_山东省生态环境厅

发布时间:2024-12-02来源: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作者:佚名

秋末冬初,走进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射箭口村,放眼望去,满目金黄。
很难想象,这里曾是一片非法开采形成的废弃矿坑,因长期开采后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矿坑,满目疮痍、伤痕累累,犹如大地的“伤疤”,不仅破坏了周边自然环境风貌,还破坏了该区域的地质环境,导致水土流失,汛期极易引发滑坡、崩塌等地质灾害。
“生态欠账”怎么还?面对这一亟待解决的难题,即墨区按照“谁破坏、谁治理”的原则,推进生态修复工作。“我们专门制定了《射箭口村非法破坏土地生态修复推进工作方案》,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,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,明确修复治理措施,全程跟踪督导,严把工程质量关,强化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监管。”即墨区自然资源局地质矿产资源管护科负责人董炳恒说。
“同时,对于原治理区内裸露的残丘进行了整平治理,对矿坑周边高陡边坡区域进行续坡回填,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,重点在客土回填、土壤改良、水土保护上下功夫。”董炳恒介绍。即墨区按照因地制宜、宜耕则耕、宜林则林、宜草则草的原则,指导生态修复责任人采取“渣土回填+场地平整+种植土回填+挡土墙+排水沟+防护栏+灌溉工程+覆土绿化”的工程措施开展生态修复,原来千疮百孔的矿坑实现地貌重塑、土壤重构、植被重建,极大改变了该区域的地形地貌景观,达到优质耕地水平,修复治理效果显著。
“以前,地上都是坑,种不了庄稼,裸露的废石残渣一遇到刮风天气,灰尘满天飞,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和隐患。现在环境变好了,空气也清新了。”射箭口村党支部书记吕建国坦言,土地有了绿色、有了生机,不仅看起来养眼,住起来也更舒适。
增绿于山,还绿于民。项目从实施到竣工,历经8个月时间,完成整治面积约160亩,新增耕地43.53亩。从昔日的“光秃秃”,到如今满目的“绿油油”,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不但实现了土地的合理利用,消除地质灾害隐患,而且随着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,村民也在治理后的土地上因地制宜地发展玉米、芋头、地瓜、花生等特色农业种植,一地多收,实现了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共赢。
射箭口村矿坑“颜值”刷新的背后,是即墨区多年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。在生态治理推进过程中,即墨区自然资源局、区人民法院等多部门加强信息共享、会商研判、线索移送、协作调查等方面协作,通过“府院联动”模式,确保整改成效,并以此案例的成功修复为契机,建立了青岛市首个耕地司法保护修复示范基地。
“通过打造示范基地,充分发挥了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,进一步引导公众提升耕地保护意识,让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这一理念深入人心。”即墨区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、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侯强光说。

  


原文链接:http://sthj.shandong.gov.cn/dtxx/mykhb/202412/t20241202_4774756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新媒体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。
北京政讯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联系电话:010-56212745、010-53382908,监督电话:18518469856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邮箱:qgfzdyzx@163.com  客服QQ:3206414697 通联QQ:1224368922